EN
CN EN
毛霉目真菌及毛霉病
发布时间:2020-08-21 浏览量:加载中。。。

毛霉菌(mucor)又叫黑霉、长毛霉。毛霉菌是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。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。毛霉在土壤、粪便、禾草及空气等环境中存在。在高温、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。

01.生物学特征

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。营养菌丝上长出分枝或不分枝的孢囊梗,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,有囊轴、囊领、无囊托,无匍匐枝、无假根,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,接合孢子外无附属丝。

毛霉是单细胞真菌,菌丝无隔膜,无性生殖时菌丝顶端膨大形成圆形柱、或犁头形的囊轴,围绕着囊轴形成孢子囊,孢子囊内有孢囊孢子。

 

 

02.临床应用

毛霉的用途很广,常出现在酒药中,能糖化淀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,产生蛋白酶,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,我国多用来做豆腐乳、豆豉。

许多毛霉能产生草酸、乳酸、琥珀酸及甘油等,有的毛霉能产生脂肪酶、果胶酶、凝乳酶等。

 

 

 

03.相关疾病

毛霉病是一种发病急、进展快、病死率极高的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。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、白血病、长期应用化疗、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。临床上常见的是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毛霉病。起初多发于鼻粘膜或鼻窦,继则眼眶软组织及脑,也可全身性播散,预后较为严重,常在病死后尸检才明确。


      该菌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交界处、呼吸道、消化道、手术或插管及破损皮肤进入人体。可侵犯血管壁,引起血栓,组织坏死。器官移植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约1%。依据临床表现分6种:鼻脑型(39%~75%)、肺型(24%)、播散型(23%)、皮肤型(19%)、胃肠型及单纯中枢神经系统型少见。

 

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点:

1.鼻脑型:毛霉菌从鼻腔,副鼻窦沿小血管到达脑部,引起血栓及坏死。鼻脑型70%存在糖尿病,而糖尿病患者中的毛霉菌病66%表现为该型。

2. 肺型: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史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使用糖皮质激素。影像学:常表现为进行性、均质性肺叶或肺段的实变,双肺多发结节,很难与其他血管侵袭性真菌感染(如曲菌)鉴别。有以下特征更倾向于毛霉菌病的诊断:伴鼻窦炎、CT上超过10个肺结节、胸腔积液以及预防性使用伏立康唑。

3.播散型:表现为两个或以上不相邻系统受累,脑为最常见的播散部位,常迅速致死。

4. 皮肤型:切口红肿不明显;坏死组织多,呈灰黄色或灰黑色,主要位于腹膜外和肌层并连成片状;皮下脂肪可见岛状坏死灶;病变进展迅速。

5.胃肠道毛霉菌病,多见于回肠末端、盲肠及结肠、食道及胃亦可累及。

 

 

04.实验室诊断    

  • 确诊:真菌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。

毛霉菌病的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发现并经培养证实,但培养的假阴性多。组织病理学或涂片常成为诊断的唯一证据。

  • G试验、GM试验等在毛霉菌感染时均为阴性。
  • 分子生物学检测。

 

 

素材来源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