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概述
目前认为肺孢子菌为真菌,感染人类的肺孢子菌菌种已经从卡氏肺孢子菌更改为耶氏肺孢子菌,它可寄生于多种动物如鼠、犬、猫、兔、羊、猪、马、猴体内,也可寄生于健康人体,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,如土壤、水等。
肺孢子虫可经过空气传播,人类中的新发感染最有可能是通过人际传播获得的。免疫系统正常的个体可能存在无症状的肺部定植,可作为存储的宿主将肺孢子菌传给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。
肺孢子虫可在肺内繁殖,并逐渐充满整个肺泡腔,它可以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空泡化、脱落、坏死、肿胀。肺间质会充血水肿并有淋巴细胞、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,亦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。
2.高危因素
HIV感染者中,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糖皮质激素使用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力缺陷。
其他的特定危险因素有:免疫抑制药物、糖皮质激素、抗排斥药物、癌症(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)、实体器官移植、造血细胞移植、炎症性疾病如风湿、严重营养不良。
有研究显示,非HIV肺孢子虫感染的比例可以高达53%,其中他们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肿瘤、实体肿瘤、炎症性疾病、器官移植和血管炎。
3.临床表现
大多数肺孢子虫感染患者以少痰、干咳起病,体温正常或发热,之后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,很快出现呼吸窘迫,未及时发现的患者病死率可高达90-100%。
PCP感染可出现症状和体征不符合,也就是症状重、体征轻。
4.诊断
HIV感染者如果乳酸脱氢酶(LDH)增高,就可以疑似诊断PCP感染。然而在免疫功能受损的非HIV患者中,LDH没有实用性,因为实体肿瘤、血液系统肿瘤、急性肺损伤等也可以引起LDH升高。
β-D葡聚糖在PCP感染者中也会升高。
影像学上,非HIV感染的PCP的典型放射学特征为双侧弥漫性间质浸润,高分辨CT上可出现广泛的磨玻璃样不透光区域或囊性病灶,较少的影像学表现有:肺叶浸润、单个或多个结节(可形成空洞)、肺大泡、气胸。
图示见下,磨玻璃伴囊性病灶
对具有PCP危险因素、存在肺炎和提示性影像学表现的,应当考虑PCP。对于存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或正在接受联合免疫治疗的患者,若未接受PCP预防,当出现肺炎、提示性影像学表现的时候,应当立即进行PCP评估。
临床上,可安全的获取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等样本,然后进行微生物学识别。如果不能获得呼吸系统样本,应当依据患者的风险、临床表现、血清诊断性检测(β-D葡聚糖)来诊断。拿到呼吸系统样本之后,因为肺孢子菌无法培养,可以对呼吸系统样本进行着色剂染色(六胺银染色)、荧光抗体染色或基于PCR的检测,也可以做二代测序(价格昂贵)。需要注意的是,HIV患者中肺泡灌洗诊断检出率超过90%,诱导痰液标本染色镜检诊断检出率50-90%,但是在非HIV患者中,因为肺孢子菌负荷量较少,检出率较低。
5.治疗
复方磺胺甲恶唑(TMP-SMX)为首选治疗药物,肾功能正常的患者,剂量为15-20mg/(kg.d),分3次或4次静脉或口服,该给药剂量以TMP(甲氧苄啶)成分记。TMP-SMX生物利用度极好,所以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所有患者均可口服给药。使用TMP-SMX的患者可出现高钾血症,需要定期检测血钾水平。
当无法使用TMP-SMX的时候,可依据病情轻重选择性治疗,轻度的可用:阿托伐醌、克林霉素+伯氨喹、TMP+氨苯砜;中度的可用:克林霉素+伯氨喹、TMP+氨苯砜;重度的可以选择:克林霉素+伯氨喹、静脉用喷他脒。
考虑到非HIV感染者可出现暴发性表现和不良结局,建议持续治疗21天。完成疗程后,患者应当继续接受低剂量的抗菌治疗来防治复发。
如果说患者在吸氧状态下氧分压≤70mmHg或肺泡-动脉氧梯度≥35mmHg,可使用糖皮质激素,剂量为:泼尼松40mg bid*5d+泼尼松40mg qd*5d+泼尼松20mg qd*11d。
6.预后
未接受适当抗菌治疗,非HIV感染者中的PCP病死率可达90-100%,接受PCP治疗的非HIV感染者的结局比HIV感染者更差,死亡率可达35-50%,后者PCP的死亡率为10-20%。如果合并呼吸衰竭,一项研究表明,非HIV的PCP,死亡率可达67%。
鉴于PCP存在人与人传染的可能性,对于PCP感染的患者,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。
来源:急诊医学资讯